首页

全网最大的sm视频调教网

时间:2025-05-29 06:53:47 作者: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 浏览量:64269

  中新网嘉兴5月28日电(黄彦君)1600多家企业与台湾开展经贸交往,累计引进台资超100亿美元,每年有4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访友、观光旅游,3000多名台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在浙江省嘉兴市,“两岸一家亲”的情谊在商业、人文互动中愈发深厚。

  28日,以“嘉台同行·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浙江·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在嘉兴经开区举行,再次连接起浙台两地的深厚情谊与广阔合作空间。

5月28日,2025浙江·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现场。嘉兴市台办供图

  从“相遇”到“相知”,跨越海峡,嘉兴与台湾谱写了怎样的发展故事?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创业创新“接力赛”。

  “我们的成长有着父辈半生的积累,更有强大祖国给的底气。这几年,嘉兴经开区给企业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我们定不会辜负,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浙江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景辉感慨道。

  时钟拨回1997年。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兴起,廖景辉的父亲廖进堃前来长三角地区考察。他看好嘉兴及嘉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选择在此投资兴业,并前后多次增资扩产。

  “一代”靠打拼,“二代”靠创新。作为“台二代”,廖景辉看重父辈的积累及城市营商环境,视野也更加开阔。“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当自己的主宰。”为摆脱牵制,他将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带领公司拿下60余项专利,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台商创业的理想篇章。

  父子二人接续创新的故事,在嘉兴并非个例。眼下,当地台商“厂二代”“企二代”挑起发展大梁,站在父辈的肩上,为产业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产城人深度互动过程中,不乏“双向奔赴”的温情。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二个三十年,我们还是会继续前行,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浙江一家台资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蔡正雄深情地说。

  走进位于嘉兴市区的嘉兴善益共好公益服务中心,一楼店铺内陈列着各式爱心企业捐赠的义卖商品;二楼的培训空间内,来自嘉职院的老师正在为就业困难人群讲授职业技能培训课。

  这是该公司牵头建设的公益项目之一。2023年9月,在该市相关部门指导下,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成立,在生态环境保护、困境儿童关爱和就业帮扶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公益项目。

  在蔡正雄看来,嘉兴及嘉兴经开区不仅是公司“落地生根的出发点”,更是其“携手共进的好伙伴”,“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与嘉兴一道成长。”

  创新氛围、优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制胜关键。嘉兴对台商的吸引力,更在于持续注入的“嘉”速度。

  入选浙江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浙江省第3……一张张“金名片”背后,是该市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底气。

  本次专场活动现场,共落实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5.24亿美元。活动期间,该地还将举办长三角台资企业恳谈会、产业链政策专项对接分享会、“青创筑梦”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项子活动,推动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融合。

  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表示,嘉兴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一如既往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嘉兴成为广大台商投资兴业、台青成就梦想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实践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闵行首届侨界文化节启动:扬法治 兴文化

把木头削出滑雪板形状,炉火烘烤压弯木板前段,再把弯曲部分泡在热水里定型,滑雪板主体就有了。钻眼挖槽、打蜡抛光、制作皮绳、制作马皮……一副滑雪板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完成。

专访能源基金会邹骥:看好中国三大绿色低碳领域

为破解劳动力短缺的困局,很多欧洲国家和日本一样,都首先想到了引进外籍工人的办法。比如,德国联邦议院去年6月通过了移民法改革法案,鼓励更多欧盟以外技术劳工到德国工作。欧盟内政专员约翰松此前也公开承认,欧洲“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移民”。

珠江流域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或发生超警洪水

二是以更大力度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统筹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加快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博爱家园项目全覆盖

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29日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年中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下半年重点工作。

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保障澳门元宵节供水

成都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梁其洲表示,随着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渐次落地,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央地协同的地方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建立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搭建服务平台、营造公平可得的金融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